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科研动态>>正文

【陕西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】“中国饭碗”需要这样的“金种子”

2021年02月05日 10:11  点击:[]

一粒种子很轻,轻到放在手掌上,都很难感受到它的分量;一粒种子很重,重到牵系着人们的温饱和国家的粮食安全。

为了种子,赵瑜把自己“下放”到被戏称为学校“西伯利亚”的偏僻农场,在那里一待就是50多年,耗尽了青春,耗尽了心血。即使到了今天,即使“功成名就”,已经86岁的他依然坚守着他的田地,无怨无悔地付出,兢兢业业地探索。

粮食是社稷之本,种业是粮食之基。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“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”确定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提到解决种子问题,还是首次。

正因为有了无数像赵瑜这样的育种专家呕心沥血,才有了中国大地上的麦浪翻滚、稻谷飘香。正因为有了他们,在广大的农村地区,农民群众增产增收,收获希望。他们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“金种子”,让中国人民端牢了饭碗,不再为温饱发愁。

赵瑜最敬佩的老师是蔡旭先生,最铭记的一句话是蔡旭先生叮嘱的——搞育种离不开土地和农民。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一员,他牢记恩师嘱托,扎根土地,心系农民,用自己的一生去培育群众丰收的希望,致力于让人们端牢“中国饭碗”。

扎根土地,心系农民,注定了赵瑜一生的“逆行”。当许多人追求城市的繁华与热闹时,赵瑜不断地“下放”自己,从北京到陕西,从省会到县城,从县城到农场。每一次自我“下放”,他都离土地和农民更近一步,离自己的志向和目标更近一步。在对农民群众的真情与挚爱中,他一生专注一件事——育种。这一选择,注定了他的孤独与艰辛,也注定了他的成功。

扎根土地,心系农民,成就了赵瑜一生的“辉煌”。每一个良种的育成,每一株小麦的茁壮,每一片农田的增收,都记录着他前行的脚步,汗水的挥洒,智慧的迸发。只要耕耘,必有收获。赵瑜几十年的付出,让他的人生一次次闪耀出光芒。对于他来说,人生的成功不是一个个荣誉、一张张证书、一座座奖杯,而是一个个沉甸甸的麦穗、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土地、一张张群众丰收后的笑脸。他的“辉煌”,写在土地上,写在农民群众的脸上。

环境再艰苦,赵瑜不觉其苦。因为扎根土地,沉醉于麦子拔节生长的声音,他忘记了杲杲烈日凛凛寒风。

工作再劳累,赵瑜不觉其累。因为心系农民,牵挂着粮食生产、群众冷暖,他只知道目视前方勇毅前行。

赵瑜一生执着于育种,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粒种子,扎根土地,不懈生长,染绿了黄淮大地,灿烂了收获季节。

让我们向赵瑜致敬,为了他执着的坚守、宽广的胸怀。

让我们向无数为了培育良种扎根土地、心系农民的农业专家和科学家致敬,为了他们对祖国的赤诚、对人民的热爱,“中国饭碗”需要这样的“金种子”。

 

上一条:彬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军浩一行来我校考察交流 下一条:太白县鹦鸽镇高码头村为我校赠送锦旗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