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乡村振兴>>正文

【陕西先锋】脱贫攻坚 来看看这个高校如何改、斩、 破

2017年09月13日 00:00  点击:[]

 

 

 

具有83年办学历史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,不仅致力于教书育人,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动作为,积极履行责任与担当,创新实施科技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基地扶贫三大精准扶贫举措,探索构建系统立体的精准扶贫平台。

科技扶贫“改穷业”

太白县鹦鸽镇棉寺坝村是杨凌职院包抓结对的贫困村。由于地处秦岭深处,交通不便,加之村上产业单一,村民们的生活始终在贫困线上徘徊。

经过实地调研,杨凌职院采取群众“点菜”、学院“端菜”的方式,分别设立了果树、蔬菜、药材、养殖、植保五个专业小队,组队带着现代农业科技下到基层一线,送到村民家里,因户施策,精准扶持。如今,棉寺坝村的贫困户已多数脱贫。

产业薄弱是贫困农村和贫困家庭的“软肋”,只有培育富民产业,才能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。近年来,杨凌职院充分运用与“三农”密切挂钩的人才、技术优势,组织农业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贫困地区的生产一线,现场指导农民生产,辅导引领当地农业产业,培养了一批带动农民增收、推动农业增效的致富带头人。

今年,杨凌职院又按照省委高教工委百校联百县的脱贫攻坚“双百工程”,先后与麟游县、旬邑县结成帮扶对子。目前,该院已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、专设了精准扶贫资金,并结合麟游县、旬邑县实际,提供了一系列定制型服务。

教育扶贫“斩穷根”

2016年9月7日至8日,18名富平县职业农民、32名杨凌村干部在杨凌职院顺利报到入学,标志着我国首个农民学历教育班开班。

农民学历教育班设在杨凌职院生物工程分院,学制三年。在校就读期间,这50名学员和大学生一样上课、学习,完成专业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,并修满136学分后,才可获得由该院颁发的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。

治贫先治愚,扶贫先扶智。教育,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。为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,近年来,杨凌职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,先后在富平、杨凌、彬县、洛川、太白、镇坪、周至、眉县和麟游建立了9个县(区)职业农民培育学院。这意味着在杨凌职院专家教授的课堂里,这些县(区)农业发展的关键性、基础性技术难题将得到重点解决。

与此同时,杨凌职院与青海玉树州政府签订订单班协议,为当地定向培养水利专业人才,以解决当地水利人才资源十分匮乏,难以适应国家交予的水利改革发展任务需要这一“难题”。今年,该院又于秋季开学招收40名果洛学生来院学习水利工程技术,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强扶弱、资源共享、携手并进的职教扶贫支撑体系。

基地扶贫“破穷障”

2016年3月25日,杨凌职院彬县职业农民培育学院、彬县脱贫群众培训学校揭牌仪式暨校县共建“彬县国家级科技集成与创新示范基地”签字仪式在咸阳市彬县举行。该基地的建立,对促进彬县产业结构调整、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和脱贫增收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。

杨凌职院彬县基地已有30多年的历史。30多年来,该院专家教授带着课题到田间地头、进村民家中,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,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项目服务群众脱贫,使不少群众手上的“土疙瘩”,变成了增收致富的“金疙瘩”。

加强示范基地建设,是杨凌职院探索“造血式”扶贫新路子的有益尝试。除在彬县建立示范基地外,该院还在凤县、杨凌建立了13个特色鲜明的“产、学、研”示范基地,形成了技术服务型、基地示范型、科技包村型、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五种农业高职院校“产、学、研”示范推广模式,让扶贫触角直抵“末梢神经”。

扶贫攻坚,任重道远。扶贫路上,杨凌职院将继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,大力实施精准扶贫,巩固完善科技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基地扶贫“三位一体”的扶贫大格局,用真心、献真情,谱写贫困地区群众幸福生活新篇章。

上一条:【陕西先锋】脱贫攻坚 来看看这个高校如何改、斩、 破 下一条:【陕西先锋】脱贫攻坚 来看看这个高校如何改、斩、 破

关闭